2017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 沂藝術 2017年10月21日

第二十四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於10/19至10/23在台北世貿中心一館隆重登場,今年藝博會匯集國內外共123家畫廊共襄盛舉,其中有14家國際畫廊首度參展。串連台灣、北京、新加坡、韓國、印尼、香港與日本的畫廊協會,本屆藝博會著重於「亞洲視野」,以「私人美術館的崛起」為主題,探討亞洲地區文化藝術的價值與認同,更以亞洲當代藝術回應全球藝術市場潮流,讓觀展民眾能看見多樣面貌的當代亞洲藝術。

首次參展的義大利畫廊Massimo De Carlo,這次帶來盧西歐·封塔納(Lucio Fontana)的 《預期的空間概念》(Concetto Spaziale Attese)最受現場注目。去年帶來哥倫比亞畫家Fernando Botero的Opera Gallery,今年再次展出他的作品,以大幅布面油畫《Man and Woman in Banana Plantation》放置在展場間,人物圓潤可愛的樣子格外引人駐足。

而今年博覽會比較缺乏數位媒體作品,主要以平面畫作為主。精品服飾夏姿帶來新穎的互動裝置藝術《身體構圖II》,透過即時數位捕捉及運算系統,將人體的動態再製投影到螢幕上,重新定義藝術作品與公共空間的關係。公共藝術展區則有澳洲藝術家Kit Webster的藝術光雕作品,為今年藝博會特地量身製作全新作品《Adrift》,表現出如物質飄動的紋理。

展區佈置方面,由伊日藝術在明亮簡潔的場館內顯得特別突出。伊日藝術特地佈置成西方公寓的樣子,當觀展民眾走進展區時,像是被邀請到藝術家的房間,溫馨而有趣。

在台灣畫廊方面,許多畫廊著重於推廣華人藝術家。像是亞洲藝術中心帶來不少台灣藝術家的作品,如:趙無極、朱為白、楊識宏、李真、潘信華等。新畫廊則開啟東西方藝術對話,以英國雕塑大師東尼.克雷格 (Tony Cragg) 為首,展示兩件雕塑作品。另外也帶來丹尼爾.里希特 (Daniel Richter)、 吉爾.德.貝蘭庫爾(Jules de Balincourt)、吉莉安.卡內基 (Gillian Carnegie)與朱德群等人精選作品。而誠品畫廊著眼於「東方畫會」創始藝術家陳道明,展出該藝術家以層疊顏料形塑出的抽象世界。大未來林舍畫廊聚焦「文化」主題,帶來老中青不同世代的現當代藝術家,其中展示影像藝術家陳界仁的攝影作品,凝視文化與歷史的脈絡軌跡。

去年帶來瑞士錄像雕塑藝術家馬克(Marck)而大受藏家讚賞的Bluerider ART Gallery,今年再次帶來三件該藝術家的創作,引起不少參觀者駐足觀賞,同時畫廊也推出九位炙手可熱的藝術家前衛創作。

整體而言,參展畫廊比去年共減少17家,其中來自歐美澳的畫廊數量大為減少。今年參與畫廊帶來的作品多著重於華人與日本藝術家,參照鄰近地域香港、上海大型藝術博覽會成功要點,擁有積極的國際畫廊參與乃是成就博覽會的關鍵之一。

 

(圖ㄧ)2017臺北藝術博覽會鳥瞰圖

(圖二)Adrift by Kit Webster

(圖三)新畫廊展場

(圖四)瑞士錄像雕塑藝術家馬克(Mar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