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國際藝術島

— 沂藝術 2022年4月13日

馬祖國際藝術島,運用島嶼的思維,藉由不同的策展團隊,與各世代的島上居民相互激盪協作下,呈現馬祖的特色及多元面貌以十年展望的島嶼轉身作為設定,從五個概念進行延伸思考:以「風土」交會作為啟點;強調「時間」的累積,醞釀島嶼;透過「計畫」以藝術介入教育及地方創生;納入「空間」向度,呈現島嶼景觀與建築的空間特質;以「文化」治理為核心,帶領組織與社會文化改變。五個概念彼此相扣,首屆藝術島運用「島嶼釀」為策展主軸,由吳漢中擔任總策劃,共有3個空間策展,透過8個計畫、39件作品、41位藝術團隊與在地創作,邀請大家一同登島參與。

軍事據點轉為藝術現場:「地下工事」Underground Matters

走入悠長的地道,週遭幽暗且潮濕的環境,觀眾如同來到備戰時期。藝術家透過蒐集地方文化及軼事,找到彼此之間的連結敘事,回應戰地解除三十年後的歷史脈絡。由山冶計劃創辦人林怡華擔任策展人,七位藝術家:曹楷智、利安•摩根 (Liam Morgan)、丁建中、邱承宏、陳飛豪、廖建忠、劉致宏,在位於南竿鄉的77據點,透過為期半年的考察研究,以藝術的手法再現歷史,感受戰地景觀的敘事。

加拿大藝術家利安.摩根的作品《照理來說 應該可行》,在地下坑道中設置瀕臨枯萎的植物,透過計算後的人造光線與水源,維持植栽的生命。作品以植物瀕臨枯竭的狀態,回應馬祖地處邊陲的孤立處境。除了南竿的77據點以外,位於北竿后澳民宅的作品,是藝術家邱承宏的《採光》,將窗外的植物風景雕鑿在室內的牆面上,記錄下了某個日常的片刻,利用不同光影創造出了新的歷史風景。

本島與離島的交流、對話:「迴島嶼吧」

策展人黃鼎堯、陳泳翰希望藉由藝術行動促進島嶼之間的交流,也藉由味蕾實驗透過餐食認識在地的飲食文化,同時邀請臺灣團隊以不同手法呈現島嶼美味。以「信仰」、「傳說」、「植物」、「環境」為題發展共創作品,探討人口外流下的文化消逝與重生,並試圖重新建立關係。以東莒島嶼為基地,並在南竿發起「島嶼味蕾實驗室」。共有五組藝術家:不廢跨村實驗(楊芳宜、林俊作)、土偶團隊(吳其錚、陳瑋軒、韓昀庭、徐育霓)、扌日土 (黃妙貞) 、差事劇團、鐵鏽物件(陳穎亭);與五組餐食團隊:依嬤的店、日光春和、西尾半島、吳謝私廚、墊墊胃,公同參與藝術計畫。

《犬島海馬-土擺暝》以馬祖重要的文化祭典-「擺暝」為發想,透過土偶藝術團隊將蒐集的地方故事具象化後,在白馬尊王廟前展出,通往廟宇的路上也發現許多為你指引的小土偶。位於東莒著名景點-神秘小海灘上的《路上藍眼淚計畫——島塑椅》,以馬祖特有的「藍眼淚」為意象,使用駐村後淨灘撿拾的海廢垃圾再做利用,組成展品中的元件,反映海洋生態環境的破壞。

以藝術介入馬祖文化:「傾聽島嶼的聲音」

由策展人陳宣誠與深耕在地的協同策展人廖億美策畫,以地景作為檔案(Landscape as Archive)的觀點,從地景資源再發現,透過對島嶼的研究與藝術採集,從歷史、建築、景觀、藝術等多角度,嘗試繪出島嶼的未來藍圖,以景框、立體繪畫、聲音裝置、地景等手法,結合現地創作,在爬梳歷史脈絡的過程中,重新認識島嶼。參展藝術家:吳其錚&徐育霓、鄒享想、共感地景創作、王文心、張靖驩、王嘉笙、蘇弘、蕭佑任、Yannick Dauby 澎葉生、蔡宛璇。

馬祖是相當重要的戰略地位,提供了豐富的「路徑」。作品《折射島》設置於南竿53據點路徑的末端,位置是最靠近海的屋頂,不鏽鋼的表面反射出了周遭的風景,像是一條路經通往大海、連接他方。「枕戈待旦」是馬祖著名的地標,藝術家鄒享想捨棄名詞,保留了動詞,作品名為《枕待》,解除戰地軍事統治,也逐漸遺忘了島嶼的角色定位。成為廢墟的據點,彷彿「靜止的時間」,藉由藝術家的田野調查,回應時間感,讓觀眾感受過去與現在的交錯。藝術家王文心以軍事據點附近的植物-瓊麻,作為發想及隱喻,過去的歷史與現在就如同瓊麻的生長方式,新芽疊在舊葉上,繼續生長、共存。

跨越時空到特殊的年代:「島嶼生息」

由策展人侯力瑋、黃心瑜策畫,以老電廠作為起點,透過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連結,回首過去,走過戰火,遺留下望著星月的老電場。本次策展以電力陪伴生活日常為發想,以藝術書寫著島嶼上的風土人情,邀請四組不同領域的藝術團隊:鄭亭亭、驫舞劇場、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何采柔,帶領著民眾體驗著馬祖的故事。

一條「鵲橋」,連接著梅石聚落與梅石營區的特約茶室,藝術家何采柔以象徵禁錮的鐵欄並在下方設置如搖籃的裝置,剛硬又柔軟的反差,回應了鵲橋另一端在歷史上依舊模糊不清記憶,那個引人無限遐想的溫柔鄉。

藝術作引路,在地共創:「風塔」

由策展人蔡沛原、林喬安帶領馬祖四鄉五島七所小學的學生與師長,以馬祖先民乘風揚帆為概念,運用各島的土壤加上學生採集的植物,化作獨特顏料,染製出各式各樣的旗帆,砌一座塔,讓風滾動著彼此的異與同。

因為氣候關係,馬祖當地容易起霧,若起霧使得能見度低於800公尺,飛機將無法起降而關島。如此的地理環境加上戰地背景,讓馬祖蓋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首屆藝術島以一扇扇觀海景框作為登島識讀馬祖的請帖,邀請觀眾感受風與沃土的交會,一同醞釀島嶼的轉身。

馬祖國際藝術島

展期:2022年2月12日至4月10日

官網:www.matsubiennial.tw

 

圖一:廖建忠,珠螺花開時,地下工事

圖二左上:Liam Morgan 利安•摩根 ,照理來說 應該可行,地下工事

圖二右上:不廢跨村實驗室|楊芳宜 、林俊作,路上藍眼淚計畫—《島塑椅》,迴島嶼吧

圖二左下:一幅完成中的風景

圖二右下:共感地景創作,折射島,傾聽島嶼的聲音

所有圖片:沂藝術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