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21-陶瓷藝術 第四棒

葉怡利

— 沂藝術 2021年10月5日

以身體作為創作媒介,穿梭於時間與空間,化身成勇者、仙子及怪奇生物等角色,以本能般的嬉戲遊走在都市與山野之間,擷取大眾文化及生存環境的養份。葉怡利早期創作多以錄像藝術及行為藝術聞名,創作融合了錄像、偶發、角色扮演等元素,運用敍事性的結構,卻帶點模糊,不連貫得述說故事,介於一種似乎說清楚卻又含糊的曖昧狀態。故事情境總處於真實與虛構之間,訴說著對環境空間與時間流逝的無力抵抗。透過轉化成不同的角色,猶如孩童嬉戲的本能, 進行創作。試圖拆解次文化與流行文化現象下產生的人際關係議題,探討當代社會中人際的疏離現象及弔詭的互動關係,游離在現實與想像之間,帶領觀眾揭露當代社會的種種層面,透過行為錄像的藝術形式表現。對葉怡利而言,「創作中」就如同「遊戲中」,過程是整個藝術創作中最重要的部分。

而後葉怡利創作媒材開始轉往陶瓷雕塑,加入現有物如日常物件或玩具積木,融合傳統的陶瓷材料與現代社會產物,讓作品更增添一絲趣味及新奇感。在葉怡利的雕塑作品中,多採以雕塑堆疊的加法來成行,陶瓷是傳統媒材,藝術家企圖在古老的陶瓷媒材上加入時代語言;例如加入現成物的材質,將日常物件截取既有的形體,順理成作品中有趣的造型,又或是玩具積木、塑膠粒積木的堆疊組構。藝術家認為透過似玩遊戲的堆疊過程,可以得到明確的立體造型,並且能夠隨時修改造型,積木體現的是種人人都可以雕塑的概念。藝術創作是場漫長的功能,將快速成型的塑膠積木與傳統材質的陶瓷雕塑並置,藝術品的特殊性或許被削弱,但貼近日常的積木,對大眾而言有著集體性的認同共鳴。在此藝術家提出了一個問題,「快文化」的無差別是否正在取代舊文化的個體差異,獨特性的文明正在逐漸凋零。

「我因現成的物造景,在現成的景裡造物」

藝術家企圖在即將流失的時空中,記錄下殘存的片段;在現實,記憶中的景物被重置,她嘗試將腦中的殘影,藉由造景造物重建。樹林的禪意、高山荒野的動物或是淨白卻灰滅的南北極,皆是她腦中的美好記憶,與現實生活形成了強烈對比,這些燦爛景致是她對現實的逃脫,如同泡沫幻影,藝術家透過將時間凝結的景物重組後,在現實與虛構中形成時空的錯置,企圖留下過往流逝的虛幻時光。

葉怡利(1973—)畢業於國立台南藝術學院應用藝術研究所,過去有豐富的國際藝術家駐村計畫交流經驗,且曾受邀參加54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主題展、UNICUM 2018 斯洛維尼亞國際陶瓷三年展、第29屆法國馬賽錄像藝術節等國際展覽,作品為斯洛維尼亞國家博物館、韓國首爾Ssamziespace、國立台灣美術館藝術銀行等收藏。

更多作品:http://www.yicollecta.com/zh/collections/57

Photos ©️ 葉怡利 & 沂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