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YiCOLLECTA為大家推薦國內不能錯過的7個精彩的展覽!
1. 黑盒-幻魅於形 : 湯尼奧斯勒
高雄市立美術館 2021.01.23 ~ 05.16
原先預計在2020年舉辦,因受到新冠肺癌疫情的影響而延期。今年度高雄美術館整修後盛大重新開館,《黑盒-幻魅於形 : 湯尼·奧斯勒》也作為開館的首發國際特展。
湯尼・奧斯勒(Tony Oursler)被譽為美國錄像藝術之先鋒,作品結合各種媒材,例如錄像、雕塑及行為藝術,將影像帶出二維空間,嘗試將影像的虛實帶入現實空間,創作出獨特的錄像藝術。 《黑盒-幻魅於形》(Black Box) 一展如同開啟神秘的黑盒子,探究內部的神秘未知及源起,透過光線與科學展示虛幻與真實間的無限可能。湯尼・奧斯勒的作品運用光影、影像科技、聲音模擬人類的情感特徵,創造如同附有生命的雕塑,帶領觀眾穿梭於影像空間,探索個體心靈、精神及大眾文化及現代科技之虛實。此次亞洲首次大型個展展出之經典錄像裝置作品,實驗短片及電影作品,呈現奥斯勒自早期生涯至今其影像創作軌跡。本次湯尼・奧斯勒特別為展覽創作的全新作品〈留臉忘返〉,以此為其「臉部識別」系列創作全新作品。
2. 象外.圜中-蕭勤八五大展
高雄市立美術館 2021.01.23 ~ 04.18
作為第一批遊學海外、近入西方藝術世界前線的蕭勤,他認為中國美術的現代化,必須具備「世界性」。蕭勤的創作融合東西方文化,形成獨特的哲理抽象繪畫,創作中明確的表達出他對於宇宙奧秘的探索、以及生命能量的追尋,彷彿呼應著東方的宇宙觀「天圓地方」。對蕭勤而言,藝術創作並非其最終極之人生目標,毋寧是 透過創作手段,來探討生命旅程,發掘心靈的潛能及體悟天人合一的真義。作為「東方畫會」的成員之一,在旅居米蘭之際創辦了「龐圖(Punto)國際藝術運動」,提倡「靜觀精神」,以東方哲學思想作為宗旨的國際前衛藝術運動。
本次展覽梳理藝術家 蕭勤超過一甲子的創作歲月經歷,從曾經旅居西方外部環境的變遷、發起國際藝術運動、自身創作意識的轉型,甚或遭遇悲痛打擊,創造出《非形象藝術》及《行動繪畫》系列、《道》系列、《靜觀內省》系列、《硬邊》系列、《禪》系列、《炁》系列、《宇宙風景》系列、《度大限》系列、《美麗新世界》、《永恆的花園》、《三昧地》、《光明彼岸》等璀璨藝術光譜,探討不同生命議題與宇宙原理,反映跨文化多元思想,體現「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及「萬法無滯」的藝術境界。
3. 奈良美智特展
關渡美術館 2021.03.12 ~06.20
本月15日中華文化總會發布消息,今年文總將主辦日本重量級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特展,3月12日起在關渡美術館展出。去年4月奈良美智在社群媒體推特上表達對台灣捐贈口罩的感謝,為此總統蔡英文也在社群回應,互動熱絡,加上今年正好是日本 311大地震十週年,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也希望將「奈良美智特展」納入日台友情系列活動。不同於過往帶著厭世表情、有著邪惡與純真並存的女孩,近年來奈良美智創作聚焦在作品角色寧靜的精神意象,延續了每個人心中孩童般的純真與身體性,也喚起觀眾心靈深處穿梭於社會現實與想像世界的感性。首波確認來台的作品為2020年在東京森美術館展覽的新作「月光小姐」(Miss Moonlight)。
4. 大遷徙:盧明德個展
臺北市立美術館 2021.04.17 ~07.18
本展邀請莊普、許遠達、蔣伯欣、鄭乃銘籌組成顧問團隊協助展呈及研究,回顧藝術家 盧明德50餘年來的創作生涯,以「大遷徙」故事性文本貫穿8個展間,用劇場形式進行空間轉譯,賦予歷年作品新的觀視脈絡。而透過各式創作媒體如平面繪畫、錄影裝置、雕塑、空間裝置、現成物、身體表演等之交錯演示,賦予「媒體是一切」的時代意涵。
盧明德,1950年出生於高雄左營,他以獨樹一格的圖像為符號的結構繪畫享譽畫壇,他主張「一切是媒體,媒體是一切」這種概念打破了一般對於平面繪畫的認知。將複合媒材創作概念引進台灣,為台灣錄像藝術、新媒體藝術先驅之一。2010年起,盧明德的創作關注於生態演化、自然環境保護、雲端社群、多重文化激盪等議題。他的作品畫面中有著卡通人物、動物造型,中國傳統的白描花卉和民間刺繡,拼貼出充滿童趣又瀰漫著奇詭的氣氛敘事圖。
5. 塩田千春個展:撼動的靈魂
臺北市立美術館 2021.05.01 ~08.22
「作品的意義需要由創作者來渡化,讓更多的人從中尋取領悟。」這是塩田千春從藝術實踐所參悟的生命意義,密麻而有條不紊的細絲盤據了整個空間,交織糾結著,彷彿盤絲洞又如同束縛般的繭,像是內心交纏的思緒,有著夢幻、焦慮抑或者某種程度的執著。《撼動的靈魂》為塩田千春歷年最大規模的個展,集結她 20 年來的創作精華。而展覽的副標題「觸動人心」(魂がふるえる),就如同她的作品,能夠走入每一位觀眾的心裡,觀看的同時就彷彿彼此之間相互牽繫著,乘載著相同的感受。塩田千春的作品密集、深邃又巨大,佈滿整個空間的細線令人惶惶不安,她希望透過這些細線,表達出人類記憶、夢境與不安種種抽象概念,從個人經驗出發擴及大他人的共通意識。《撼動的靈魂》以她的6件大型裝置藝術為中心,再加上立體雕塑、創作過程的錄像、攝影、素描原稿,與舞台設計的珍貴資料,呈現塩田千春一貫追求的「不存在的存在」。
6.《永恆的慕夏─線條的魔術》特展
國立中正紀念堂 2021.06.12 ~09.31
被《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頭版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裝飾藝術家」,慕夏擅長運用線條勾勒出女性優美姿態,並結合花卉植物生長流動的曲線。本次由慕夏基金會所策劃的《Timeless Mucha-Mucha to Manga:The Magic of Line》特展將會展出大量慕夏真跡畫作、早期手稿以及慕夏靈感起源的收藏品:摩拉維亞的工藝品及聖像畫、洛可可風格的家俱、日本和中國的美術工藝品等。展區內也將呈現受到「慕夏風格」影響的各國藝術家們的作品,慕夏的藝術風格影響了各種不同的藝術領域,如美國「水罐樂隊」(Jug Band)的音樂海報,就是致敬慕夏的香菸宣傳海報《若普》(JOB),日本知名漫畫《庫洛魔法使》出現的「庫洛牌」上,也能看得慕夏的藝術風格。
7. 高重黎個展:藝術作品複製時代之後的機器
臺北市立美術館 2021.10.09 ~2022.01.16
本展將梳理藝術家 高重黎40餘年來各階段創作之作品系列,從早期的攝影、實驗短片到各式影像裝置等,橫跨多重藝術範式,處理歷史與個人記憶、時間、圖像和媒體之間的關係,既瓦解傳統敘事,更開拓影像藝術的新視野與格局;部分作品將用新技術重現,並將帶來全新的製作。
高重黎,1958年出生於台灣彰化,他的作品主要探討歷史及個人生平的關係,以及時間、影像和媒體的關係。高重黎同時是攝影師及影片、動畫創作者,也收集歷史照片,對於影像媒體的歷史也相當了解。
圖一:Tony Oursler 高美館展場現場,沂藝術攝影。
圖二左上:盧明德,《媒體是一切》,2001,霓虹燈、變壓器,75×630 cm ©臺北市立美術館
圖二右上:盧明德,《如果我有一把大自然的尺》,2010,複合媒材,105X105 cm ©盧明德
圖二左下:ⒸYoshitomo Nara Facebook
圖二右下:高重黎,《ASA的n次方》,1983,複合媒材。© 高重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