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之下,海洋之上,當我們成為天使視角,觀看著數噸沙粒傾瀉而入的圓形劇場 ; 白日喧囂,海灘悠唱,一首步履輕快的生態歌劇,背後卻傳出陣陣哀傷的詠嘆調。看似悠閒的度假場景,卻緩緩道出生態浩劫背後的悲鳴。
有些表演不僅標誌了時代性,更打開人們的視野與體驗。2023年臺北藝術節登場的《太陽與海》,於8月19日至27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演出,2019年在威尼斯雙年展呈上的佳作,並被紐約時報》譽為「過去十年表演藝術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太陽與海》將陽光、海灘、悠閒的人們被移植到劇院內部,觀眾成為天使般居高臨下的觀察者,以上帝視角俯瞰著24位聲樂家隨意錯落的人工沙灘上。沙堡、陽傘、沙灘球,鮮豔的泳衣帶來夏日假期的慵懶氛圍,攤開來如花磚繽紛的毛巾,在白日灼灼下,拼貼出人們縱橫交錯的思緒。
從再尋常不過的日常經歷中,表演者曬著太陽,吟唱內心獨白,訴說著夢想、生活與煩憂,觀眾卻可以在裂縫中嗅出一絲不尋常的弔詭氛圍:那是巨大、存在主義層面的問題,是氣候變遷的物種悲鳴、更是人們在步入世界末日的前夕毫無意識的麻木前行。
《太陽與海》由立陶宛的導演盧吉兒.巴澤吉凱特、作詞人珐伊法.格蘭麗帖與作曲家麗娜.拉蓓利代,三位藝術家攜手合作而成。以長達4小時的循環演出,展現出慵懶詩意的氛圍,以及歌詞背後蘊含的生態氣候問題,共同交織出強烈對比的生態歌劇。團隊選用34噸白沙,將北藝中心藍改造成一座室內海灘,觀眾置身於流行樂曲聲中,感受介乎於悲傷與喜悅間的複雜情感,同時也被賦予無限想像,透過開放的態度,各自解讀作品所欲訴說的故事。
掀開悠閒的面紗,《太陽與海》這座沙灘既沒有太陽,也沒有海。環境無聲的緩步推移,逐漸凝聚成一場全球氣候變遷的浩劫,藝術家透過一場視覺與表演的盛宴,演繹出地球因破壞而撕裂的傷口,恰恰是我們日常中,一道毫不起眼的裂縫。
圖片:Mingo Tsao拍攝
臺北藝術節⟪太陽與海⟫
日期:8月19日至27日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藍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