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媒體ARTNews 在6月及7月的部分文章陸續介紹及聚焦在10個值得關注的城市:費城、亞特蘭大、溫哥華、瓜達拉哈拉、波哥大、奧斯陸、塔林、卡薩布蘭卡、阿布扎比與台北。以下,我們來看看他們對於臺北藝術發展的敘述。
台灣國內外的機構活動
台北市共擁有40多家美術館與85家畫廊,台灣當代藝術平台在台北蓬勃發展。根據台北市文化局的數據顯示,僅僅去年一月份,台北的美術館與相關機構就接待超過100萬觀眾,為當地的藝術環境尊定了基礎。
不過如何將台灣的藝文產業推廣到全球又是另一個課題,台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北美館)館長王俊傑提到:“作為一個小島,我們需要出去走走,與國際進行對話來克服地域和市場的障礙。”北美館實施了許多政策來維持台灣在威尼斯雙年展等國際盛宴的存在,自1995年開始北美館一直在威尼斯雙年展擔任代表,但在2003年時台灣在中國的壓迫下被驅逐出威尼斯的國家類別,從此以後台灣在威尼斯雙年展以外圍展覽展出。
除了北美館以外,與外界建立橋樑的還有台中的國立台灣美術館(簡稱國美館)。在疫情之下國美館嘗試與威尼斯雙年展挑戰新計畫,今年五月時國美館舉辦了「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在徵選之後由建築師曾志偉率領的自讓洋行建築事務所擔任代表參展團隊。策展團隊自然洋行與草字頭國際提出的展覽名稱為《台灣郊遊_原始感覺共同合作場域計畫》,於義大利威尼斯展出。國美館館長梁永斐說道:“我們還將加強與其他全球機構合作。”讓台灣藝術圈晉級到全球。
與全球接觸的另一個方法就是擁有吸引人的展覽主題,台北當代藝術館(簡稱當代館)在近幾年推出了不少與社會議題有關的展覽,從種族主義、自由議題到性別議題等都是當代館所注重的主題。2017年當代館推出了關於亞洲LGBTQ的展覽《光.合作用》,去討論關於同志受到的偏見與荒論,探討多元觀點。另外當代館在2019年時展出了劉霞的一系列攝影作品《阿特姆紹克爾——劉霞與蔡海如聯展》,展出她在中國被軟禁釋放後的紀錄,這些話題都引起了不少討論,當代館館長駱麗真表示:“我們選擇的主題表明我們打算與全球觀眾進行聯繫。”
市場實施
根據文化部2019年發布的一份報告,台灣的藝術品銷售額比前一年增長14%,達到2.254億美元,其中97%的銷售額在本地進行。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張逸群對此表示本地收藏家才是建立這個市場的基礎根基。協會舉辦的展覽包括台北藝術博覽會,去年10月舉辦第27屆博覽會時,儘管受到國際旅遊限制,卻不影響博覽會帶來的人流與銷售,僅僅五天就吸引超過70,000名觀眾與總計3500萬美元的銷售額!
理事長張逸群認為過去的展覽表明我們擁有穩固的收藏家基礎,他預計下一屆博覽會將在今年10月舉辦。另外他還發現近年出現更多新一代的收藏家,他們雖然年輕但受過良好的教育以及豐富的海外經驗,這讓他們能夠更適度的去控制收藏品預算。
如果換到西方來看的話或許鮮為人知,但在亞洲地區,台灣收藏家的購買力赫赫有名。雖然香港是最主要的藝術拍賣中心,但拍賣行在台北展示未來的拍賣亮點已經成為慣例。龐大的購買力吸引了香港藝博會和巴塞爾香港藝術展的Magnus Renfrew設立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讓國際畫廊和藝術愛好者都能前往欣賞和購買。2019年與2020年的前兩屆就吸引了許多人,更贏得國外的好評。
任天晉Magnus Renfrew將台灣的藝術觀眾描述為“富有經驗以及“積極的收藏”感興趣。
他也提到台灣有越來越多受西方教育影響的年輕收藏家,一直參與國際展覽和博覽會。今年由於受到疫情影響,他預計下一次全面的台北藝術當代博覽會設定在2022年5月,他堅信台灣能夠成功控制好疫情,讓全世界相信台灣是一個完全的旅遊勝地。此外,他認為台灣的經濟完好無損,因此台灣的藝術市場強大又可信。
對任天晉來說唯一的變化是關稅,因為在台灣進口稅與銷售稅並不任人望之卻步。“如果你真的要我針對一件事讓他進步的話,那就是免除藝術品的進口稅和銷售稅。” 任天晉這樣說道。除了他以外,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策展人胡永芬也多次表示過,台灣不友善的稅收會帶動拍賣行到香港,在那邊有免稅貿易中心,自然吸引人過去了。目前為止對於放寬藝術品徵稅的案件海味達成共識,還在討論中。
藝術家和畫廊
“台灣藝術家在國外的收藏家眼中知名度其實相對低”藝術家牛俊強這樣說,他專注在錄像、實驗電影、攝影與複合媒材等。在全球曝光率相對低,牛俊強認為最主要是涉及到了政治,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主導權掩蓋了台灣在全球的存在。
吳季璁是少數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台灣藝術家之一,他的作品在巴塞爾香港藝術展上銷量很好,並於3月在香港的Galerie du Monde舉辦個展,同時他也在準備Sean Kelly畫廊的紐約第一個個展。儘管如此,他還是對努力闖蕩的藝術家們表示聲援,“目前缺乏的是與國際藝術界溝通聯繫的管道”。
另外吳季璁也希望台北的年輕收藏家可以把焦點放到本地藝術家上,尤其面對全球疫情的當下。他說收藏家願意到處旅行尋找最時髦的作品,現在無法到國際旅行的話,可以做一些改變。
年輕的收藏家崛起也激發了當地,有些人甚至建立了自己的空間來展示他們喜歡的藝術家,例如Vicky Chen(陳薇捷),她去年和父親在台北創立了TAO ART Space空間,由日本建築師青木淳設計。它的定位不僅是一個展覽空間,也是連接台灣當代藝術圈與世界的平台,她計畫與國際畫廊合作。“將來我們可以跨越或交換空間”她這樣說道。“台灣已經有很多很棒的藝術空間了,但更多像(我)這樣的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已經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空間,我覺得會有更有趣的藝術。”
這篇ARTNews文章是來自香港記者Vivienne Chow報導。
圖一:Art Taipei鳥瞰圖,沂藝術攝影。
圖二:Taipei Skyline ©毛貓大少爺